近日,重庆市政府公布了打造“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(以下简称示范区)建设总体方案”,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东至渝邻高速公路,西至嘉陵江,北至后河、龙王洞山和铜锣山山脉,南以渝北区南部范围线为界,包括空港工业园区、创新经济走廊、空港新城、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区、悦来会展城、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、两路老城区及其他区域,总面积147.48平方公里,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区36.68平方公里。
“一核五区”布局多种临空产业
“一核”:指临空经济示范核心区,面积42.21平方公里(其中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12.2平方公里),是临空经济集聚展示窗口。主要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,重点发展航空总部等。
“五区”:即临空制造区、临空商务区、临空物流区、临空会展区、临空保税区5个功能片区。
临空制造区:面积约36.42平方公里。主要依托前沿科技城、创新经济走廊、空港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智能终端、人工智能、智能汽车、新能源汽车等前沿科技产业。其中:前沿科技城加快发展高附加、轻体量的前沿科技制造业,打造集研发、制造、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;创新经济走廊加快集聚高端科研创新人才,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等前沿科技服务。
临空商务区:面积约38.91平方公里。主要依托两江国际商务中心、两路商圈、仙桃数据谷及航空小镇,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、城市生活配套服务业,并为驻场航空公司提供生活基地。
临空物流区:面积约2.22平方公里。主要依托铁路枢纽东环线及其木耳站、机场支线和木耳物流园,重点发展与航空配套的铁路物流、铁空公联运物流。
临空会展区:面积约18平方公里。主要依托悦来会展城,重点发展会展及关联产业。
临空保税区:面积约9.72平方公里。主要依托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,重点发展保税加工、保税贸易和保税仓储。
“一主轴”:为生态景观主轴。
“三支点”:即航空文化公园、重庆中央公园、湿地科普公园;“九廊道”为9条线性生态景观廊道。
推进T3B航楼和第四跑道建设
按照方案的规划,将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,整合枢纽、口岸、保税港区等平台资源,推动全域空港化、空港国际化、港城一体化,构筑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4个大进大出枢纽,建成联通国际、辐射国内、高端开放的国际航空港。
到2020年,实现100万吨货邮吞吐量、100条国际航线、1家主基地航空公司、5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及70万平方米航站楼的“11157”目标。除了建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,适时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,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。
机场第三跑道完成真机试飞
近日,记者从重庆机场获悉,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连续完成了投产校验和真机试飞工作,目前正在推进第三跑道容量评估、情报发布等配套保障工作,这意味着第三跑道很快就可以正式投用了。
2017年5月15日上午8时30分,随着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C680飞机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西跑道上稳稳降落,备受关注的重庆机场第三跑道投产校验工作圆满结束,这标志着重庆机场三条跑道的“天路交通体系”的道路标识系统建成。
2017年5月17日凌晨4点14分,四川航空一架空客A320型客机平稳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西跑道上,圆满完成三条跑道过渡飞行程序的真机试飞工作,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班修建起起飞、着陆区域的“天路交通体系”。
“天路交通体系到底是什么?”重庆机场相关负责人解释,并不是地面有了跑道,飞机就可以直冲云霄了。“民航客机必须沿着空中既定的路径飞行。”也就是说,蓝天上有着我们肉眼看不见的“天路”。简言之,地面跑道修建的同时,还须空中建立一条有方向、有高度、有宽度的“天路”。